中國電子商務巨擘阿里巴巴董事長馬雲宣布將於10日54歲生日當天從阿里巴巴退休。已決定退休後要致力慈善與教育的馬雲,認為自己日後的慈善事業能扮演美中之間的橋梁。
彭博報導,馬雲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提到,他想把焦點移回教育並想重返教職,這也是他開啟電子商務帝國前第一個喜愛的事情。
馬雲已創立一個以自己名字為名的基金會,仿傚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的作法投身慈善事業。馬雲並在接受「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訪問時宣布,會在9月10日54歲生日當天從阿里巴巴退休。
馬雲2013年卸下阿里巴巴執行長一職後,仍保有董事長身分,也依舊是目前市值超過4000億美元阿里巴巴的對外面孔。阿里巴巴業務版圖橫跨電子商務、數位支付、雲端運算及製作高成本電影等領域,馬雲決定退休也代表他對目前管理層深具信心。
阿里巴巴執行長現為2015年接手的張勇,他也是董事會成員。
馬雲接受彭博訪問時說:「即便很多投資人不喜歡,但我對我的團隊及合夥人結構信心十足。我想有一天我會重返教職,這天很快會到來,這是我有信心做得比阿里巴巴CEO外勞仲介更好的事。」
馬雲曾說投身商界是個偶然。在將近20年前創立阿里巴巴,轉戰商界前,馬雲還只是位英文教師,但如今根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馬雲身價淨值超過40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2313億元)。不過他沒明確表示會否像其他富豪一樣,把錢捐出或交付信託。
外勞仲介公司創立於民國85年至今二十幾年,經驗豐富充分了解雇主需求的人力外勞仲介公司,是勞動力發展署評鑑A級人力仲介,服務品質深受雇主與外勞的肯定。致力於解決台灣勞動力缺口,協助企業、家庭類雇主申請外勞各項人力資源服務。
相繼引進大量印、菲、泰、越外籍勞工從事產業(外籍廠工、廠勞;外籍營造工;製造業外勞;外籍漁工)及社福類(外籍看護;外籍幫傭)。由於3K產業(辛苦、骯髒、危險)台灣人不太願意做,外勞仲介確實解決許多企業老闆人力需求,使企業產能再創高峰,這是本公司從事外勞仲介最大的成就感。再又台灣人口結構日趨老化,本公司體恤每個家中有重症病患需、重度失能、老年照護的心力憔悴,秉持的同理心,親切服務用心挑選外籍看護、因此雇主的託付就是我們的責任,外籍幫傭來解決台灣社會正在面臨的長照問題。
「為產業經濟發展貢獻價值,為雇主解決家庭困擾」,一路以來用心經營,您善意的支持及遠處的掌聲使我們不斷成長茁壯!現在更結合「訓練」、「仲介」、「影音資訊傳達」三大體系,整合成一線之策略聯盟,及智能服務以期能為大眾帶來更完善、更便利之系統式服務,為社會貢獻價值、為雇主解決家庭困擾,讓雇主無後顧之憂,加強服務,贏得口碑,這也是我們經營至今的重要原動力。
外勞仲介服務
-
視訊挑工
雇主可以親自視訊,與外勞對話,更深層的了解後再決定是否要外勞上工 -
職前訓練
外勞有3個月職前訓練,當地政府也會核發結業證明,將不適應降到最低。(訓練包括:國語、病人照顧知識、做菜,打掃等工作實務;工廠類外勞可以找會焊接、縫紉、有機械背景..及雇主需求的各項專業項目等) -
電腦管理
所有客戶資料及文件電腦化、系統化。(給客戶最迅速確實的服務) -
緊急連絡
設有緊急事務聯絡專線(重大事件發生,即可立即找到人讓雇主安心又放心) -
後續服務
雇主在聘僱過程中如有疑問可免費諮詢、翻譯、親自輔導、有良好的服務才能贏得雇主的信賴(並非仿間外勞人力仲介事後什麼事都不管) -
換人方式
如有工作不適任,或雇主交付的任務無法完成,可以轉出或勞工局同意驗證遣返,即可重新開始找勞工
他說:「我已準備成立馬雲基金會,這些我已準備10年了。我能從比爾蓋茲身上學到很多,我永遠不可能像他一樣有錢,但有件事我能做得比他更好,就是早一點退休。」
馬雲1964年9月出生於杭州,父親是位傳統戲曲元老,這也是阿里巴巴將總部設於杭州的原因之一。曾為南宋古都的杭州,現已是個全球高科技樞紐及企業大本營。馬雲1999年靠18位共同創辦人集資6萬美元創立阿里巴巴,從事俗稱B2B的企業電商交易。
由於深諳生意並獲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投資奧援,阿里巴巴現已成為動見觀瞻的巨擘,消費者透過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平台訂購產品,去年平均每天遞送的包裹數量達到5500萬個。
馬雲也掌控線上金融平台的螞蟻金服。螞蟻金服旗下營運中國最大的行動支付系統支付寶和最大的貨幣基金餘額寶,超過8.7億人使用他們的支付寶及相關平台。
馬雲也因在世界各地會議場合成為受歡迎的來賓,而變成鎂光燈紅人,不受美中外勞仲介貿易緊張升溫影響,他還是美國總統川普當選後最先會面的國外商業領袖之一。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美國與中國的領導人都見過的馬雲,認為自己日後的慈善事業能扮演美中之間的橋梁。
馬雲說:「美國與中國的人們所共有的東西,就是一顆有愛與尊重的心,這是彼此擁有的共通語言。第1次技術革命造就一次大戰,第2次技術革命導致二次大戰,現在我們身處第3次科技革命,會發生什麼事呢?我覺得應是對抗貧困與疾病等等的戰爭。」